百家论坛

  • 壮族民间谚语的生态观念

    农献泽;

    民间谚语是民间知识的总汇和百科全书,是人类知识、智慧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文章在阐述壮族生态观念形成的因素后,从壮族自然类谚语、农林类谚语和信仰类谚语三个方面解读壮族民间谚语中所蕴含的生态观念,并进一步讨论壮族生态观念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18;No.10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为政以德”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发展和当代意义

    张珊珊;

    “为政以德”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治理理念的核心精髓,强调统治者需以高尚的道德修养为根基治理国家,通过德行的力量感化民众,使百姓在道德感召下自觉遵循社会规范。从理论逻辑层面剖析,该思想深度融合道德伦理与政治治理,将统治者的道德表率作为起点,以礼乐教化作为重要手段,以民心向背作为最终依归,旨在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大同理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政以德”体现出儒家思想与不同时代政治需求的动态调适与融合,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当代社会,“为政以德”思想在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全球治理等领域彰显出重要价值,不仅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历史镜鉴,更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注入了传统智慧。

    2025年04期 v.18;No.102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推进路向

    胡馨月;

    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道路的现实关注,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正是推进中国式生态现代化道路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生态现代化视域下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的生态现代化,并能更好地发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底蕴。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征的中国式生态现代化,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生态的智慧,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转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为世界提供了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最佳路径,必须加强生态教育,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绿色科技的创新。

    2025年04期 v.18;No.102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现代家政服务专题研究

  • 人工智能背景下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路径

    谢纯;

    人工智能在家政领域的应用日渐普及,涵盖智能家居控制、家务自动化、养老与健康服务等多个方面,在提升家政服务效率、促进个性化服务定制和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对家政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高素质、高技能和知识融合的时代性要求。在此背景下,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即以“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人工智能+”设计家政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以“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家政教学方式,以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人工智能在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化应用,能够提升家政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竞争力,为家政服务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懂智能技术应用的专业人才,推动整个家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18;No.102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北江文化与清远发展研究

  • 新时代瑶老的“赋能者”角色与国家触角的有效延伸

    谢彩芬;

    国家政权如何有效地整合少数民族乡土社会,进而实现国家触角有效延伸,是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亦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议题。以瑶族村治中瑶老角色时代转换为切入点,探讨新时代瑶老角色的时代转换如何赋能现代国家整合瑶族乡土社会。新时代的瑶老扮演“赋能者”角色,通过“纵横联结”的矛盾化解机制、“威望惯性”的利益整合机制、“委托代传”的政策渗透机制三个实践面向有效地赋能国家政权整合瑶族乡土社会,实现了国家政权与瑶族乡土社会、宏观政治与瑶族微观治理的有机连接。传统治理资源的现代转换可以为现代国家整合少数民族乡村提供新实践思路。透过瑶族村治中瑶老角色的时代转换及其带来的积极治理影响,为窥视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提供了民族政治学研究视角。

    2025年04期 v.18;No.102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工智能的连南瑶族服饰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新

    宋瑶;倪进方;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AI)背景下推动连南瑶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法。研究内容涵盖三个核心方面:(1)瑶族服饰的数字化记录与保存:采用高精度3D扫描与建模技术,结合数字数据库建设以及文献与口述历史的收集,系统性地记录瑶族服饰的细节和文化背景;(2)瑶族服饰的AI驱动创新设计:通过整合在线设计服务平台,优化虚拟试穿系统与个性化定制平台,增强设计工具的文化适应性;(3)瑶族服饰文化的教育与传播:通过建设虚拟博物馆和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瑶族服饰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本研究旨在为瑶族服饰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供策略和框架,助力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18;No.102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陈志伦;许喆;彭顺涛;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抓手,其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该目标与共同富裕紧密相连。本文基于多维度视角,从经济、民生、社会、文化、生态方面深入剖析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包括缩小城乡差距以达成均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而提升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传承发展农耕文明以增强文化自信、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的现状而言,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农村产业发展瓶颈、人才短缺与流失现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问题,为此,可以从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实施策略,旨在为推动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2025年04期 v.18;No.102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学技术研究

  • 基于零信任的网络安全模型架构及其应用

    王长杰;

    由于云计算、远程访问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边界变得日益模糊,加之网络攻击行为的复杂性和手段的多样性,传统基于边界防护的网络安全架构暴露出防护能力不足和局限性,无法满足当前网络安全防护要求。零信任网络安全模型采用以身份认证为中心的安全保护模式,使访问行为更加安全可信。本文在对传统网络架构及安全隐患介绍的基础上,阐述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技术和核心思想,设计出包括控制层面、数据层面、访问主体、访问客体四部分的零信任网络安全应用模型总体架构,并提出在远程移动办公和云计算应用场景中的可行性解决方案,确保网络中各类资源能够可信可控地被访问。

    2025年04期 v.18;No.102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高质量汽车智造领域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改革

    刘富凯;徐洪亮;刘广涛;

    本文以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现场工程师的岗位需求和传统方式培养的人才偏差为切入点,分析产生校企人才能力供需剪刀差的真实原因,通过六维度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反向设计确定人才培养路径,通过三层次课程体系、三阶段育人模式及三实践培养平台的实施,探索实现了开放式、行业性、创新型的汽车智造领域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推动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解决了典型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产线装备集成企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用于职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问题,为相关兄弟院校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借鉴。

    2025年04期 v.18;No.102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新时代青年正确婚恋观的培育路径

    耿季恒;洪振涛;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爱情观、以爱情为道德基础的婚姻观、以平等和情感为纽带的家庭观,对于引导青年形成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部分青年在婚恋认知方面尚存在恋爱动机模糊化、择偶标准功利化、婚恋行为随意化等问题,应通过社会营造主旋律、学校发挥关键作用、家庭夯实坚实基础、个人加强自我教育来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婚恋观,为家庭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5年04期 v.18;No.102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正>《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高职高专学报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4-4896,国内统一刊号为CN44-1652/Z,刊期为双月刊,逢单月出版。主要栏目为百家论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现代家政服务专题研究、北江文化与清远发展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科学技术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双高”建设与“五金”建设研究、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研究、法治建设研究。

    2025年04期 v.18;No.10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